ENG
3.png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4年1期★,作者傅全乐、庆蕾★★、毕湘薇均供职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ESG治理及信息披露方面利利国际最给力的老牌网★★。本文以50家主要电力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目前,超六成电力企业已在董事会设立ESG相关领导机构,近八成企业制定了与ESG有关的战略规划,约三成企业将ESG绩效纳入了管理层薪酬考核范围★★★。截至2023年6月★★,九成左右电力上市公司已发布ESG相关报告。总体上看,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推进ESG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实践★★★,多渠道★★★、多路径提高企业相关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水平★★★,努力成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领头羊”。

  ESG投资实际驱动效果不佳★★★。ESG投资作为相对新兴的领域,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一方面是投资理念不成熟★★★。传统投资理念占据主流地位利利国际最给力的老牌网,倾向于短期回报和投机行为,ESG对投资者而言更多用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是驱动能力不足。ESG投资尚未成为驱动ESG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ESG投资标的的企业规模不足,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面对市场投资缺乏足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构建符合中国特色★★、行业特征、国际接轨的ESG评价体系★★。坚持立足国际“求大同★★”、本土特色★★“存小异★★★”的总体思路,将国际共识原则和我国特色路径有机融合。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和公共政策等制定,逐步提升我国在国际ESG评价领域的认可度和话语权。探索建立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精细化、差异化评价标准等。

  有序引导行业ESG健康发展。充分认识ESG理念的丰富内涵、实践逻辑和科学方法★★★,发挥电力★“先行★”特点,顺应ESG发展浪潮,主动响应并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有效发挥“政策驱动”“市场驱动”两个导向,健全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增强行业政策与资本市场间协同联动★★★。根据电力企业性质、规模等,采取“快步走”“稳步走★★”“并肩走”等方式,有序扩大ESG实施主体范围和应用深度★,警惕★★★“过热★★★”引发★★★“乱象”风险★★,引导电力行业ESG健康发展。

  加快构建行业ESG信息披露体系。建立通用标准、行业标准、特征标准等多层次ESG信息披露标准★★,分规模、分阶段扩大ESG信息披露范围★。明确企业信息披露的义务要求,合理区分自愿性和强制性披露划分★★★,加快实现电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发布全覆盖,积极引导电力中小企业增强ESG信息披露主动性。提升ESG信息披露的质量时效★,通过企业内部审查★★,第三方评价、引入利益相关方监督等方式★,满足议题实质★★★、数据可比、内容完整等要求★★。

  以ESG投资带动ESG治理能力提升★。注重以高质量信息披露吸引ESG投资★★,注重培育良好的投资理念和环境,注重以ESG投资驱动企业改善经营行为,凭借金融市场风险规避功能,“屏蔽★”企业不良行为★,甄别不良项目潜藏风险,引导电力企业主动改善经营行为,形成ESG全流程的闭环管理。

  ESG投资方面★★★。当前“双碳”目标已成为撬动ESG投资发展的主要力量,2020年以来★★,国内ESG基金数量和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除涉及ESG投资外★★★,还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内容★★,泛ESG投资规模已超6600亿元。

  ESG代表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一种综合考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的核心框架,也是资本市场评估企业长期价值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参考。为系统了解分析电力行业ESG工作进展、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困难★★,并针对性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和发展思路,中电联开展了电力行业ESG体系研究工作,推动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履责、专业机构支持、社会公众监督的共治格局和共建机制,合力打造电力行业ESG发展的良好生态★。

  以高质量ESG实践驱动企业多重价值提升。着力提升企业ESG治理能力,推动将环境、社会、治理因素融入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夯实ESG发展战略基础。塑造企业ESG理念、健全ESG治理架构、倡导全员ESG行动★★★。紧密围绕★“双碳★★★”目标★★★,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党的建设、公司治理、ESG治理间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ESG专业化能力水平,提高数据采集、分析★★★、整合等治理能力。

  ESG信息披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可比性和准确性均存在不足。

  行业ESG缺少成熟的发展环境。一方面ESG政策缺乏统一性和指导性★★。国内政策普遍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中某个单维度问题,缺少整体推动企业ESG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度弱。另一方面ESG监管深度力度不足,更多地关注“是否披露”“提升评级★★”等现实问题,而对于ESG治理、披露质量、评价应用等少有约束。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ESG评价方面。当前全球ESG评价机构达600余家★,明盛等主流ESG评价体系获得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当前,国际机构对电力行业ESG评价整体偏低,明盛全球ESG领袖指数中,电力相关的能源领域及公共事业占比仅为3.26%和1.87%,远低于金融★★★、信息等行业。同时★★★,国际机构对中国企业评价结果系统性偏低,约52%的中国企业处于落后区间★★,尚没有电力企业处于领先区间。

  截至2022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有5079家,包含电力相关上市公司360家,占比7.1%。其中,发供电企业73家、电力装备企业287家★★,占全市场总市值的10★.2%★。本文从ESG政策★★★、ESG治理及信息披露、ESG评价及ESG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利利国际最给力的老牌网。

  ESG评价差异化结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一是不同机构ESG评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ESG评价的公信力。国内机构普遍缺少国际话语权,尚未得到国际主流评价机构和投资者认可。二是国际评价机构对我国企业评级系统性偏低★。中央企业评价结果整体低于民营企业,落后全球平均水平,推高了企业海外上市★★、投资运营等门槛。三是大部分评价体系还未涉及某个行业的单一性评价方法,通用性评价的准确性、颗粒度以及权重设置难以满足电力行业的实际需要★★★。

  企业ESG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对ESG本质和逻辑认识不足。一些企业脱离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或忽略了与社会责任的内在联系,缺少推动ESG发展的主动性和工作思路。二是企业ESG治理架构不健全。尚未形成理念带动实践★、实践获得评价★★★、评价引导改善的良性循环,影响了企业ESG工作的决策效率★★、执行力度和实施结果。三是管理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国内ESG服务体系还处于初建阶段★★,尚未形成完整、专业的培训体系★,缺乏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和专业认证,企业在ESG人才培养和专业管理方面存在滞后性。

  ESG政策方面★。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文件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力争到2023年实现ESG报告全覆盖,推动了国内ESG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多以国有企业为主,受政策导向影响,亦加快了ESG发展步伐。

注册

  • 看不清?点击换图